职称评审中业绩成果的加分规则因地区、行业、职称级别等因素存在差异,但一般有以下几方面的考量:
一、科研项目方面
1、市厅级项目:主持市厅级以上指令性科研项目,主持人可加12分左右,第2、3名完成人可加6分左右;
2、主持完成教育厅指导性科研项目,主持人可加8分左右,第2、3名完成人可加4分左右。
二、论文发表方面
1、核心期刊:在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加分较多,如在SCI、EI、CSSCI等收录的核心期刊发表论文,根据期刊的影响力和论文的质量,可加10分及以上。
2、普通期刊:在一般的普通期刊发表论文也有一定的分值,通常在2-6分左右,但普通期刊的加分权重相对较低。
3、作者排名:一般来说,论文的第一作者加分最高,独著个人获得的评分要高于合著。
三、专利发明方面
1、发明专利:发明专利的含金量较高,加分也较多,通常第一发明人可加4-8分左右,其他发明人的加分依次递减。有的地区规定,一个发明专利的加分相当于2-3个实用新型专利的加分。
2、实用新型专利:实用新型专利的加分一般在3-5分左右,其申请难度相对较低,准备周期较短,也是职称评审中的重要加分项。
3、专利转化:如果专利进行了转让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,例如发明专利转让收益30万元以上。
四、获奖情况方面
1、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、专业奖项的加分较高,比如国家级一等奖可加10分及以上,二等奖、三等奖依次递减;省部级奖项的加分次之,市厅级、校级奖项的加分再次之。
2、奖项相关性:奖项与所申报职称的专业领域相关性越高,加分越多。例如,申报工程类职称,获得的是工程技术相关的奖项,加分就会比其他不相关领域的奖项高。
五、其他成果方面
1、科技成果转化:将科研成果成功转化为实际的产品或应用,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,可获得一定的加分。例如,主持完成1项校级以上科研项目,进行了成果转化,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(如收益达到一定标准),主持人可加20分左右。
2、行业标准制定:参与制定行业标准、技术规范等,可根据参与程度和贡献大小获得相应的加分。
3、专业技术报告:某些专业领域要求提交专业技术报告,如建筑工程领域的施工技术报告、地质勘查领域的地质报告等。
分享申报时间、材料、流程,解决业绩不够,评审通过率、继续教育问题
